|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中心 | 报名管理 | 活动申报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千余市民齐诵经典 传统文化播种心间
  2014-9-28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高磊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昨晚,贯穿半年、吸引近10万人参与的“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在上海保利大剧院落幕。舞台上下,数百名少年齐声诵读梁启超名篇《少年中国说》,定格成最令人感动且震撼的一幕。

  上海,正在悄然兴起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的热潮。诗经“风雅颂”和唐诗宋词,在这个秋天播种于市民百姓的心间。

  千人齐诵

  零距离普及传统经典

  昨晚的活动现场,与其说是一场赛事和展演,不如说是一个向广大市民普及传统经典的平台。脱颖而出的10名“诵读进士”,昨天展开终极赛答题,考题内容涵盖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传统经典,特级语文教师过传忠、黄玉峰、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3位专家一一进行精辟讲解,引领观众从理解一篇经典到了解一个时期的文学经典,从收获一篇经典蕴含的道德内涵到纵览拥有相同情怀的传统经典。最终,来自宝山区永清路小学的29岁语文老师徐罗艳,技压群雄,摘得“诵读状元”。

  有意思的是,摘得“榜眼”的张人匀年仅8岁,是参加本次大赛年龄最小的一位选手,在外公的引导下,他从小就对诗歌感兴趣,如今,小小年纪,已能背诵近700首诗文。

  而昨晚让全场为之深深感染的,则是在诵读达人的引领下,全场1500名观众齐诵《三字经》,以及通过群诵、合诵、独诵、歌唱、戏曲等形式,演绎十几首“中华经典”,如《礼记·大学》、《论语》、《诗经》、《楚辞》、《木兰诗》、《少年中国说》等。浦东新区诵读达人李霞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愿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学习,从这里开始,却不会在这里结束。”

  中学生组词社

  传统诗文是母语

  在本次诵读大赛“诵读百强”中,闸北区市北中学“水云间”词社的严涵、王俊期进入十强,技惊四座。昨日,“水云间”词社指导老师杜亚群也赶到了现场,她告诉记者,词社由学生自发组成,创办一年多,吸引了近30名学生的加入,人数虽不算多,但社员们志同道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并创作古诗词。

  杜亚群说,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赏读吟诵古典诗词的人越来越少,投入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年轻社员们发自内心的喜爱,给传统文化的弘扬带来了无限可能。她以严涵为例,年仅17岁的他,父母都是博士,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中长大,自幼便学习京剧、书法、古琴等传统文化,古琴如今已练到十级。“传统文化犹如盘根错节的参天大树,虽枝节分明,但彼此相通相连,有着同样的文化根源。”

  大赛评委、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耐儒说:“从比赛冒出来的小朋友的表现来看,中华经典的诵读真的应该从娃娃抓起,这是记忆力的黄金期,希望能成为全体家长与学校的老师的共识,多给孩子们诵读传统诗文的时间,这是我们真正的母语,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也是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元素。”

  传统经典渐风靡

  “知行合一”更重要

  在上海这座以“洋气”和“时尚”著称的城市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中华经典的气氛近年来日益浓郁。

  两个星期前,在上海大剧院举办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一票难求。当濮存昕、肖雄、乔榛、丁建华等一批著名演员在宏大的交响乐伴奏下吟诵白居易充满人生凄怆感伤的《琵琶行》或陆游伤逝之诗《钗头凤》,许多观众的眼角噙着泪水。演出结束后,不少80后、90后在微博微信上“刷屏”,留下了情绪“滚烫”的留言,感叹原来传统文化并非老古董,它美得让人心醉。

  同时,李耐儒也告诉记者,赛事自4月正式启动至今,受到了各界的热烈追捧,有近10万市民直接报名参赛,参与本次诵读活动的市民超过300万,在全市掀起了读经典的热潮。不过,在李耐儒看来,对经典的传承,除了诵读,更应该体现在生活、工作中的“知行合一”,“怎么学习国学?所谓‘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应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到平常的践行活动中。”

  李耐儒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2014上海市民文化节官方网站由上海市群艺馆和东方网共同承建。
东方网提供网络支持,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