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歌悠扬寄乡愁-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上演于朱家角
民歌悠扬寄乡愁-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上演于朱家角
2021年10月22日 13:30  来源:上海市民文化节公众号 选稿:夏馨

  “啥格花开在床当中?被单花开在床当中。”“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坐在朱家角古镇的茶楼上喝着茶,听着河岸飘来的田山歌。10月17日晚,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这里举行,12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歌集中展示,让市民游客欣赏到江南民歌之美。

  几千年来,从《国风》对民歌的采集开始,民歌口传心授、不绝于耳。可以说,民歌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承载着一地乡愁。上海民歌的歌词生动、诙谐,语气婉转、含蓄,富有情趣,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极具感染力。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上海民歌有何新变化,如何留住我们的乡愁?

  江南情韵,在民间生发新魅力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江南民歌大赛,正是对江南民歌的发掘、保护、发展之举。

  本次大赛由青浦区人民政府主办;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承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音乐非遗保护与研究中心协办。自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拉开帷幕,经过报名、预赛,决赛三个阶段。决赛中十六个区拿出各具特色,共四十多首“看家”民歌献给观众。最终《绿岛四季歌》《问花名》《姑苏风光》《码头工人来四方》《吃吃浦东老八样》《十二月花名》《阿婆茶》《救枯苗》《摇一橹过一浜》《啥鸟飞来节节高》10首歌曲获得“最江南”演绎奖。

  展演撷取了12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民歌展示给广大市民。“除了吟唱调外,其他的种类都听到了。”赛场上,上海地域民歌百花争艳,让专家和观众们都感到震撼。“尤其让我震撼的是那些原生态民歌,它们前所未有地以本色出现,不但没有对原曲调进行修改加工,更是大胆地启用了毫无专业声乐基础的民间艺人进行演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魅力大放光彩。”大赛评委、国家一级作曲彭程激动地说:“它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歌,我们对传统音乐的责任在哪里,我们是否太过于依赖西方音乐体系,而忽略了自身最重要的东西,忘记了流在我们身体内的中华民族血液。”他呼吁更多关注传统文化,为新民歌打开一条宽广的大路。

  “今年在上海举办的江南民歌大赛,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大赛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郭树荟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上海音乐学院江南民歌演唱与研究大师鞠秀芳为代表,就为我们带来了脍炙人口的名曲《大九连环》、《四季相思》、《江南春早》等,奠定了江南民歌演唱的艺术风格。上世纪80年代,知名民歌理论研究专家江明惇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收录了500多首传统民歌。“这次活动的举办,是江南民歌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江南民歌,在当下传承与创新

  大赛选择在青浦落地,因为江南民歌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青浦田(山)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里拥有练塘、赵巷、朱家角、金泽四个田山歌的传承基地,还有一大批热爱江南民歌并致力于民歌推广的人。李维红从事非遗保护工作30年,她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提升上海民歌的传播度,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打造民歌文化品牌IP。“江南民歌大赛首次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专家、非遗工作者、传承人、演唱者、媒体、市民聚集在一起,正是赋予传统民歌新的生命力的大好时机,也让田山歌及其它民歌的传承保护者们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作为江南民歌大赛的关联活动,“上海民歌”系列讲座也于10月19日到11月23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徐景新、郭树荟、候小声、韩金梅、邓姝、江山等民歌、声乐及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云集一堂为各区音乐干部及相关人员讲解民歌及其创作,进一步深入推广普及江南民歌。




文化节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上海市民文化节官方网站由上海市群艺馆和东方网共同承建。
东方网提供网络支持,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